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foodzk@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京ICP备202300861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773号
中食智库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www.cnfood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悠悠美食史 浓浓烤鸭香 (十)

2023-12-22 10:33:07 中国食品报

  几片皮酥肉嫩的鸭肉,配上葱、酱,裹上薄薄的荷叶饼,轻咬一口,唇齿留香……说起中华传统美食的代表,不能不提烤鸭。皮酥肉嫩、味美醇香的烤鸭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而且在国际舞台上拥有大批拥趸,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美食名片。

  很多人对烤鸭的印象集中在久负盛名的北京烤鸭,其实,我国的烤鸭种类繁多,按地域划分可分为北派烤鸭和南派烤鸭,具体细分,除了北京烤鸭外,还有金陵烤鸭、庐州烤鸭、济南烤鸭、宜良烤鸭等。

  烤鸭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南北朝文献记载的炙鸭开始,千百年间蕴藏着丰富的美食故事和匠心智慧。

宜良飘来烤鸭香

  在我国西南边陲一座不足两千平方公里的县城内,无论是在豪华酒店还是街头巷尾的小馆,一只只香气四溢的烤鸭悬挂于银白色的烤炉中央。在这里,烤鸭始终是铭刻于小城人们心中的香气符号,更成为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美食金字招牌。如今,这座小城因烤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这便是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在云南,只要说出“宜良”二字,接下来的“烤鸭”便呼之欲出了。

  宜良烤鸭是云南经典的地方传统名肴,选用当地特有的滇麻鸭为原料。这种鸭子以河边放养为主,虽然个头不大,每只重量在一公斤左右,但肉质细嫩紧实、肥瘦相宜、没有膻味。

  关于宜良烤鸭的起源主要有3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封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与蓝玉、沐英等率兵征讨云南。行军时,傅友德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厨子李海英。李海英厨艺精湛,以烧鸭闻名,在南京号称“李烧鸭”。云南平定后,李海英暂时留了下来。后来,傅友德被朱元璋赐死,李海英担心受牵连不敢回南京,就在宜良隐姓埋名躲了起来。他先后在宜良狗街、宜良蓬莱乡的李毛营经营起烧鸭生意,烧鸭的技艺得以在宜良发芽结果。

  另一种说法是清光绪年间,宜良狗街镇的许实高中举人,将赴京赶考,许实的好友刘文听说这一消息后,便扔下了手边的活计,护送好友进京。两人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京城后,许实扎进了功课的准备中,落单的刘文闲不住,遂在京城四处闲逛。虽然刘文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却也聪慧机灵,在和许实品尝过地道的北京烤鸭后,便一心同烤鸭的师傅潜心求学。学成归来后,刘文在狗街租下一个铺面,将宜良的第一个烤鸭店风风火火地开了起来。他因地制宜,在保留了北京烤鸭的特色之余,充分利用起宜良本地的资源。北京烤鸭的表皮涂的是麦芽糖,宜良没有,刘文便以田野山间随处可见的蜂蜜替代;宜良人家烧火做饭多用松毛,刘文也就移花接木般地用松毛烤鸭,松毛受热均匀,又无灰尘,烤出的鸭子被赋予一层草木香气。就这样,糅合了北京与宜良两地特色的烤鸭,待一出炉便香飘十里,直飘到今天。

  还有一种说法,宜良烤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56年。当时,宜良知县岑毓英与几位士子在宜良大街花桥下的顺河楼享用鸡血酒。岑毓英让店家用栗炭火烤全鸭佐餐,由此诞生了宜良烤鸭。后来岑毓英被追赠太子太傅,并位列宫保,他发明的宜良烤鸭由此得名“宫保烧鸭”。此后,宜良烤鸭采用土炉暗火烤制,并融合了狗街烧鸭的制作方法。抗日战争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钱穆在品尝过宜良烤鸭后表示:“宜良产鸭有名,一酒楼做北方烧鸭,外加烧饼……余一人不能尽一鸭,饱啖而去。”

  制作宜良烤鸭的过程考究而独特。厨师会将宰杀和清洗过的鸭子从腋下开一个小洞,去除内脏和脚爪,然后按摩鸭身,配以各种作料,将鸭皮和鸭肉之间吹气,使鸭身膨胀。接下来用铁丝钩吊住鸭脖,将鸭挂在炉壁内侧,通过炭火慢慢烘烤。宜良烤鸭不见明火,烘烤时以松毛结为燃料。松毛结需手工编制,编好后半米多长,形似麻花,带有松针的香气。相较木柴,松毛结燃透时间短,少烟尘,灰烬堆积后可形成热度均匀且持久的暗火。待松毛结燃到烟尽,适时翻转鸭身涂抹蜂蜜水、猪油于表皮,然后将鸭子放在炉中铁罩上,关上炉门,全凭炉内炭火和烧热的炉壁焖烤而成。为避免鸭油入火导致燃烧冒黑烟污染鸭子,一般还要在鸭体离松毛炭火约30厘米处放一个接油盘。

  刚出炉的宜良烤鸭呈重枣色,鸭皮黄脆不焦,肉酥松软,拎起一只鸭腿只消轻轻一抖,随即骨肉分离。鸭肉的香气在热气中氤氲升腾,咬上一口,酥脆感在牙齿中迸发,鲜嫩的汁水在口腔蔓延,忍不住让人大快朵颐。

  整只吃是宜良烤鸭基本且传统的吃法。它是将烤鸭改刀后拼成型,一般有两种形状——圆形或龟形,砍16刀后把鸭肉分成18块,还要配鸭酱、辣椒面蘸碟、椒盐碟、醋碟等。

  另外就是片皮吃,片皮吃沿用了北京烤鸭的吃法。片鸭的方法一是杏仁片,这是较为传统的片法,片好的鸭肉如杏仁;二是柳叶条片,片好的鸭肉如柳叶条;三是皮肉分离,鸭皮酥、脆、香,鸭肉薄而不碎。

  宜良烤鸭一般不配面皮,保留下来的只有用以解腻的葱丝和黄瓜条。吃宜良烤鸭,更为重要的是椒盐和甜酱,取一块鸭肉,尤其是带着脆骨的部分裹满甜酱再稍蘸一些椒盐递进嘴中,皮的脆、骨的香、肉的绵,瞬时激发,一脱北京烤鸭的精致斯文,与宜良当地的豪放相谈甚欢。这是属于彩云之南的别样魅力。

腊味十足脆皮鸭

  鸭子的烤制技艺,除了焖炉、挂炉外还有叉烧。叉烧法顾名思义,就是叉着食材去烤。因为是明炉明火,需要持杆翻动,所以对个人技能要求比较严苛。叉烧法历史悠久,港式、广式的烧腊房制作的叉烧肉、脆皮烧鸭与烧鹅等皆采取此法。

  脆皮烧鸭是广东传统名菜,属于粤菜,其盛行于广东、香港等地区。该菜品色泽金黄、酥脆鲜香,适合佐酒下饭,很多酒店、餐馆、熟食档都加工这道菜。

  脆皮烧鸭的前身是金陵片皮鸭,历年南迁的官员或移民将金陵片皮鸭工艺带到广东。广东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水资源丰富,肉鸭的来源充足且稳定。尤其是这里盛产广南麻鸭,其体型中等,胸尾丰满,是鸭中上品。据《广东通志》记载,在“香山(今广东中山)、番禺、南海、新会、东莞境内,皆产一虫,曰蟛蜞,食谷之芽,为农害,惟鸭能食焉,故天下之鸭惟广南为盛”。广东厨师选用广南麻鸭,结合当地饮食习惯与烹饪方法,对金陵片皮鸭工艺进行了改良与创新,烤制出的脆皮烧鸭成为深受当地人喜爱的菜式,后来又逐渐衍生出烧鹅、烧鸡、烧乳鸽等多个品种与系列。此外,由于地域不同,又形成了选料、工艺流程、吃法等风格迥异的不同派别。

  清光绪年间的《广州竹枝词》记载:“广东烤鸭美而香,却胜烧鹅说古冈(今广东新会),燕瘦环肥各佳妙,君休偏重便宜坊。”可见脆皮烧鸭早已声名远播。清末时生产烧味的著名厂家店铺有孔旺记,其脆皮烧鸭当时已闻名广州,后兴盛于香港、澳门等地,烧鸭的原料多选用本地麻鸭,皮香肉嫩,骨头带香,其制作技艺精湛。

  脆皮烧鸭从制作到吃法,与北京烤鸭、金陵烤鸭都有所不同。

  就食材而言,其他地区的烤鸭要用肥美的填鸭,脆皮烧鸭则用一个月左右的白毛幼鸭,这其实是烤乳猪的套路,追求鸭肉的细嫩。

  烤制木料也有讲究,脆皮烧鸭用的既非火势猛的果木,也非以熏蒸为主的枣木,而是就地取材荔枝木、松枝木,半烤半熏,得来复合的香味。

  脆皮烧鸭肥而不腻、细嫩柔韧,咬一口下去,脆生生的鸭皮里流出油来,满口留香,肉多的鸭胸部位,肉也依然有嚼劲,松松软软,充满了炭烤的烟火味。烧鸭骨头香酥,皮亦香脆,味道微甜而不腻口。

  酱汁是脆皮烧鸭的灵魂,把玫瑰露、黄酒、五香粉、蜂蜜、白醋、肉骨高汤等配成的酱汁灌入鸭的肚子里,用针线小心缝合,既造成一种外烤内煮、滋味到肉的效果,同时也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鸭肉特有的鲜味,除去腥味。

  如果说北京烤鸭常常被视作高级宴请的大菜,那么脆皮烧鸭就是充满风情的排挡饮食。几块烧鸭铺在饭上,淋一勺料汁,便是一碗顶饱的烧鸭饭;若用鸭架熬汤,放一撮米粉,再配上两块鸭肉,那就是让年轻人津津乐道的烧鸭粉了。

  (王宁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3年12月22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