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foodzk@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京ICP备2023008613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773号
中食智库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www.cnfood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双核”引领 “三园”融合 集“产教科创”为一体

河南漯河打造食品产业市域产教融合新标杆

2025-04-22 10:26:48 中国食品报

赵俊芳 詹跃勇 樊振江

双汇、卫龙、南街村、盐津铺子、可口可乐等数千家食品企业集聚漯河蓬勃发展;14名院士、120名全职科研人才、200多名柔性人才及各地食品领域精英汇聚漯河,助推食品产业迈上新台阶;食品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占河南省的1/5、全国的1/50……河南省漯河市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依托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漯河经开区”)、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和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汇”),联合政府部门、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组建了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市域产教融合“漯河样板”,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食品名城再升级

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农产品加工大省,食品工业是其两大万亿级产业之一。随着食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特别是在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亟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五链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

漯河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食品产业为主导,智能食品装备、液压科技、现代服务四大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全区食品产业规模超过1700亿元,产值占全省的1/7、全国的1/70,是河南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示范区。与食品产业联系紧密的冷链物流位居全省前列,冷链运输车保有量占全省的1/4。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于去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是全国食品领域第一所职业本科大学,也是全国食品类专业门类全、规模大的一所专门培养食品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院校。该校以主导产业和品牌专业为核心打造教育链,以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和中原食品实验室为平台打造科技链,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导向打造人才链,推进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三位一体”深度融合,构建了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成果转化引领的食品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集人才培养、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小试中试、检测检验、创业孵化、社会培训为一体的中国食品工业“产学研转创”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获批了国家级骨干专业、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国家级省级标志性成果300多项。

双汇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多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近百家子公司及关联公司,连续多年领跑中国肉类行业。作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双汇积极融入市域产教联合体,与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第一中专、漯河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参与育人全过程。与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共建双汇商业学院,开展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近几年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与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此背景下,联合体以“实体化治理、项目化合作、市场化运行、国际化拓展、信息化支撑”为核心,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示范性市域产教联合体。

“产教科创”优势初显

在7000余家食品企业构成的食品全门类产业集群日臻完善后,随着河南省委、省政府布局的全国第一家以食品命名的大学的成功设置、12个院士团队加盟的中原食品实验室成立、拥有百条食品中试生产线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落户,占地427亩的河南食品科创园已现雏形,以及两大国家级创业孵化机构的协同发力,漯河市“产教科创”四位一体的联合体建设优势已经形成。

漯河市形成了以双汇为引领的食品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加工业集聚地。截至2023年底,漯河市已形成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加工、果蔬加工、包装材料、食品机械六大产业链,由7000多家食品企业构成的食品全产业门类集群总规模超2000亿元。

目前,漯河市共有职业院校18所,在校生9万人。漯河市职业院校紧紧围绕食品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区发展要求,围绕打造“漯河食品”“豫中南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品牌,形成了以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为引领的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近年来,漯河市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教随产动、以教促产、以产助教,逐步打造职业教育和食品产业同频共振的良性发展格局。中原食品实验室落户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成为河南省目前唯一落户职教本科院校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带动形成了与漯河市主要产业领域相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河南省教育厅领导对漯河市深化产教融合经验做法做出批示:漯河市“产教科创城一体化”的积极探索,为河南省提供了“漯河智慧”“漯河方案”,不仅跨界集聚了各方面要素,释放出职教活力,更反映出构建“政、行、企、校”发展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这对于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产生深远影响,相关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

漯河市深化食品研究,持续为食品注入科创基因,形成了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高地。

中原食品实验室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布局的十大实验室之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庞国芳专家团队领衔建设,于2022年9月挂牌运营,与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等6所高校实现研发对接、资源共享,推动形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食品创新高地和产业孵化高地。成立以来,中原食品实验室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突破了16项关键技术,发布了36项代表性成果,为双汇、伊利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017年6月,在漯河市政府主导下,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作为承建单位,协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漯河市骨干食品企业共建“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聚焦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等行业领域,汇聚行业拔尖人才67人,组建了12个研发创新团队;建成了豫中南最大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漯河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微生物检测、农药残留等4000多项检测项目;建成了肉制品、乳制品、焙烤食品等21条中试生产线和大树食品、和生食品等3个成果转化基地。目前,漯河市及周边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已有近百家入驻平台,平台与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针对众多中小食品企业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应用研发和技术成果推广服务。

2021年10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复建设,由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牵头,在原有食品智能加工实训基地基础上,联合漯河经开区及其龙头企业共同建立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主要为食品产业科技成果进行中试熟化及二次开发试验,通过建立完善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行业准入资质,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适用的开放共享平台。

漯河市政府和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于2023年3月共同开工建设了河南食品科创园,打造食品科技创新领域“硅谷”。规划建设协同创新区、成果转化区、产业孵化区、人才培育区4个功能区。建设全国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基地,着力构建“食品高校+基础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中试服务+创业孵化+食品产业园”全链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此外,漯河市立足“人才高地、创新之源、食品未来”定位,以最优的环境促创业。漯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于1995年,1999年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创业中心,2002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近年来累计出孵企业327家。位于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沙澧众创空间于2016年10月正式运营,坚持创新创业联动服务,打通科学研究、创新服务、成果转化之间的通道,已入驻项目318个,孵化服务成果转化产品209个。该众创空间以创新的机制激发动力,双创协同激励调动科创积极性,突出科创人员主体地位,创新“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激发科学家产研融合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激活万亿级产业新动能

联合体深刻认识漯河市在河南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中的地位,精准把握担负的河南省乃至全国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和发动机的历史使命及责任,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需求,以“双核”为引领、以“三园”融合为载体、集“产教科创”为一体、以“五大平台”为支撑,服务产业提升、服务人才培养。

联合体联合8家政府机构、24所院校、56家科研机构及105家规上企业,组建了联合体理事会。理事会下设食品产业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发展中心、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了“政行企校科转孵”联动机制。

联合体紧扣产业需求,深化教育链改革,通过学徒项目、订单培养项目和技术转移转化项目等,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近10万名,并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跟踪企业需求,适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例如,双汇与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共建双汇商业学院,开展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卫龙食品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卫龙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培养。截至目前,联合体已累计开设556个订单班,订单培养学生2.5万余人,并输送现代学徒制学员2108人,现场工程师305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联合体还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培养了多名国家级技能大师和创新创业人才。

联合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了“科技创新中心+食品大学+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经济运行模式,通过设立产教融合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资源高效配置。联合体与双汇、卫龙食品等企业共建了35个现代产业学院和42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38个,涵盖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包装等多个领域。联合体还通过中试基地和孵化平台,推动100多个产品项目落地生产,新增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联合体抢抓机遇,推动本土企业全球化布局和品牌出海布局。以国际化人才培育和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国际合作,累计培养3000余名国际化人才,助力双汇、卫龙食品等企业海外市场拓展。联合体推动职业教育“同船出海”,与马来西亚、德国、坦桑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完成合作办学、共建培训中心等项目;与俄罗斯、韩国院校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联合体还推动“漯河食品标准”走向国际,参与国际职业标准开发,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联合体搭建了“产教融合+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汇聚企业技术需求、院校科研能力、政府政策支持等信息,构建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评价模型。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定期发布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供需指数报告,为专业布局优化提供前瞻性指引。联合体通过信息化平台,精准对接了183家企业的技术需求,直接增加企业销售收入120亿元以上;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15.8万人次,技能鉴定3.5万人次;联合体还通过“送教入企”项目,为双汇、卫龙食品等企业提供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年均培训投入占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8%以上。

(作者单位系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

【本文系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项目(教师函〔2023〕9号);202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教育家精神指引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编号:SKL-2024-815);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五方联动 平台赋能 场景协同’助力职业院校科教融汇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编号:2024SJGLX0758);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编号:2024SJGLX1030);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5-ZDJH-906);2022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办职成〔2022〕195号)的研究成果】

 

《中国食品报》(2025年04月22日05版)